现在的广州
人来人往、
车辆川流不息,
城市繁华不已,
但有一种味道一直未曾变过,
那就是“童年的味道”。
一位有爱的吃货把这些美食弄成了手绘版。
今天就由手绘原创作者就带你找寻童年的味道吧。
但是个名又q喔,每次被骗,吃到肥肉的时候那股感觉和冲动累觉不爱!
如果你有幸遇上一家正宗的广式茶楼,吃上一个正宗的干政烧卖你会发现如此美味,现在比较好吃的有陶陶居,广州酒家等。
陈村粉
其实我分不清楚他同拉开的猪肠粉的味道差别。
小时候记得和妈妈去上下九逛街,必去的三个地方,是妇女儿童百货商店,永安公司,最后回程我们总会去吃,妈妈喜欢甜食,现在她年纪大了操心的事情多能一起吃甜食的时间也变得少了。
林记
因为一个香港的美食节目啊苏推荐这家的咸煎饼好吃,于是就来觅食了。对比伍湛记,他们家比较原始,没有南乳味道,但是嘴刁的老广算不上惊艳其实也很好了,但是惊艳的是那个炸云吞,太美味了!!!!虽然老板娘火爆了点啊~
一早听闻这家很好吃,其实以前我自己住龙津西路附近的时候喜欢的是市三宫对面那家。不过很是怀念那种吸收了肉汁味道半焦脆的米饭香味。还有一家煲仔饭也是充满回忆就是当时在画室隔壁,经常和老师一起去吃的。看来吃东西,回忆说占据了一半的味觉啊!
我自己就喜欢把猪肠粉的粉皮慢慢用筷子摊开然后充分吸收腩汁再吃哈哈,同学说我变态。不过现在茶餐厅遍布广州老表一家亲,里面大多提供的是港味的三酱,记忆中还是这种腩汁最好吃!
细个去饮喜酒最希望见到的甜品是炸牛奶,现在逐渐很少吃到了,还好这里可以找到,大家都推荐到番禺沙湾古镇那家始祖店吃呢。看来虽然我身体老去但是口味还是儿童的!
达扬墩品店的椰子墩竹丝鸡
其实一直都有妈妈煲汤,因此出街吃的时候经常会不在意这些炖汤店觉得他们肯定没有妈妈煲的用料纯正,还有健康。不过煲汤系广东师奶的绝招,如果你身边没有一个这样的绝招,不妨来这里感受一下被攻击的味蕾也不错。
八珍煎饺
当年在北京路口窄窄的铺面就看着他们家吧饺子煎得飘香几里,而现在店面已经搬离了,剩下在北京路口飘香的是烤羊肉串了,无论如何这是属于老广州自己食物的香烟,搬到了往后一点北京南路高弟街旁了,生意已久火爆,味道呢有人说不如从前了。
味道一流,而我楼下的荔枝湾哪家倒是可以配炸鱼皮。这家生意太火爆了,日日都排长龙。
长寿路坚记面店
驿巷17号的啊伯啊婆。两老十年如一日整斋,住家门口就是店面,普通一个玻璃柜从来只卖两样嘢——斋烧鹅同扎蹄!原料简单,卖的食物也单一,但是味道正宗,简单却好味。有幸的时候会见到阿婆前面剪斋烧鹅,啊伯后面系到扎扎蹄。两老上了年纪。但是却感觉温馨。
小时候爸爸带我去吃,我觉得太可怕了黑乎乎的冷冰冰的怪恐怖的,一点不符合小孩子的美学原则嘛于是一桌下来只挑花生吃,后来长大了秉承广东人的性格鱼皮已经是低级别的恐怖料理了。现在爸爸腿不好没有经常和我们出去吃饭,偶然经过宝华路我也会带一盒回去给爸爸。
我记得小学吃早餐最羡慕的是隔壁桌的同学饭盒里不是学校的早餐而是校门外云吞面店买的云吞面,热腾腾的汤底散发出汤底熬制的香气,最可恨的是吃面条时发出的susu声,我只有狠狠地咬一口自己手里的馒头,后天我也可以省够钱买云吞面!
来广州最不喜欢吃拉肠她说像鼻涕一样滑滑的,可是我却记得小时候每次病了打完针妈妈都爱带我到龙津西路的明记吃一碟拉肠。还有工作以后在这里遇到初中第一个喜欢的人也在这里吃拉肠,并给了我一张婚宴的请柬,感情原因我在银记也吃不回这种西关小巷老店的味道了。
艇仔粥
每碗艇仔粥都唔同味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碗属于自己的艇仔粥。
不管你在不在广州,
这里的美食会一直以最好的姿态在等着你!
感谢原作者创作图画,如侵请联系。